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南山诸胜 讷斋 宋 · 杨杰
五言绝句 押铣韵
天道竟何言,四序自流转。
乃知毗耶翁(《咸淳临安志》作离),虽默(《咸淳临安志》作默然)大辨
晋州神山龙角山庆唐观重修功德碑淳化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北宋 · 王千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
原夫太极始判,有物混成,首四大于域中,祖万气于天下。
乾坤广博,不能易其生成;
寒暑推迁,由是拘其运数。
玄功不宰,群生仰之为鸿钧;
至德无方,列圣资之安大贵。
玄元氐以类修,真之为用;
大辨而立言,垂世不诬。
后生有作,是以图形设像,将罗诱于群心,仙箓真人,遂鼎分于三教。
有以见强名之理、元始之风于是乎在矣。
我朝断鳌立极,开国承家,拯涂炭而生灵其苏,复仁寿而寰区再造。
三正五胜,赤帜彰受命之符;
帝子天孙,黄耳定卜年之兆。
皇上当璧继圣,乘龙御时,执左契而狱讼清,不尚贤而愚智服。
珠连璧合,符睿德于铜浑;
合颖两岐,纪丰年于玉牒。
自是政敦清净,心简玄元,访处子于姑射之阿,凝嘉祥于华胥之域。
故得嗤嗤浮俗,厥心弛而再张;
荡荡羡门,其教息而后举。
庆唐观者,武德二年置,老君五见之所也。
始则载驰朱鬣,戾止碧峰,告我本支,降而福应。
王人肯搆,多新轮奂之功;
仙客栖心,遂得窈冥之室。
既而龟趺峙岳,象帝当阳,轩窗邃而金碧明,殿宇回而尘埃绝。
烟霞不老,旁连珠玉之山;
草木有灵,信是神仙之境。
壬午岁,自季春不雨,迨于林钟,旱魃益骄,新谷将瘁,几失民望,咸忧地征。
都维那梁稠密,迹隐大田,杰出白社。
乘见善则迁之势,慕当仁不让之心,因率乃至诚,扣于仙路,而曾不终日,已感全灵。
油云俄起于大空,膏泽遂周于下土,连宵迨旦,布叶流根。
伫多稼之如云,是穮是蓘;
终馀粮之栖亩,如坻如京。
虽元祖之灵感有闻,亦由我后贬食罪己,自然之应也。
于是鸠众人,命良工,编金装太上老君一尊,五彩装侍从十事,兼修常住房库一十二间。
莫不德音如在,严饬有加,服翠羽而蹁跹,面紫金而璀璨。
列仙俨若,将趋丹阙之朝;
大圣穆然,高据五云之座。
既休厥作,益壮其猷,乃徵琬琰之文,式叙丹青之绩。
报大君之亭育,斯谓良图;
阐老氏之神明,且酬前志。
明宰张昭举尊道贵德,雪白兰薰,操心而不染脂膏,御物而尽怀仁惠。
盘根错节,自追虞诩之踪;
弦而歌之,迥洽蜜人之政。
主簿孙方制、县尉李太素,并桂堂先觉,槐市上流,华其才子之辞,实乃古人之行。
栖鸾屈致,象雷方惜于大贤;
振鹭高飞,负扆已虚于左席。
观主徐子勤等脱屣欲界,并驾兀宫。
名高赤水之珠,光而不耀;
秀禀函关之气,久而弥芳。
姑同励于初心,俄有终于盛事。
千里猥蒙见托,深愧谀才。
妄探象妙之宗,谬纪灵仙之迹。
天长地久,庶借此观而永存;
进牍抽毫,宁避通人之所诮。
铭曰:
邈哉大器,先天地生。
寂寥无声,莫知其名。
师诸后辟,祖乃生成。
善行不恃,元功自名(其一)
于泽元祖,时惟圣人。
与之借用,能辨其真。
简编举溢,儒释等伦。
像设有自,泉流不眠(其二)
山耸龙角,观辟庆唐。
圣驾载见,仙迹重光。
北邻霍岳,西接汾阳
鸾鹤还往,烟翠交相(其三)
旱暵爰作,人斯匪遑。
诚信洞启,灵威潜彰。
蠲彼灾害,告尔农穰
我福孔夷,何有不臧(其四)
谁谓下民,不知帝力
双桂盛容,兼金润色。
据几南面,疑朝紫极。
霓节羽衣,威仪扬抑(其五)
元献方远,我教益振。
徒观其妙,不测其神。
载焕斯事,用纪翠珉。
识者不诮,将期亿尘(其六)
朝散大夫试大理评事张昭举,文林郎、守主簿权知县事黄元辙,文林郎、守主簿孙方制,权知县尉事太素
贡进士王千里撰,云水道士黄庆书。
淳化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民国浮山县志》卷四○,民国二十四年刊本。祝尚书校点)
左朝议大夫敷文阁待制致仕柳公约神道碑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一、《省斋文稿》卷二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上即位之三年冬,朔骑大入,逾淮涉江,蹂我二浙。
右丞相充以宣抚使护诸将,畏敌不能拒,拥众北去。
金陵会稽皆守以近臣,亦爱一死,不以谢国家,其馀望风震詟,鲜有奔问官守者。
敷文阁待制柳公约当是时以直龙图阁严州,悉力捍贼,境内既安堵,则慨然上书,请纠合诸郡,克复吴、会
上亲笔答曰:「寇陷临安,朕方避地,将士鲜复用命。
嘉卿请行,寤寐不忘。
卿更审量事宜,率士进讨」。
会虏退而止。
明年三月,上念公之忠,制诏有司:「当狂敌猖獗,邻邦纷扰之时,力图禦敌,贼无敢犯者,其以右文殿修撰,守郡如故」。
十月,又诏曰:「军兴,费出无艺,吏慢弗虔。
柳约独谨赋输,率先程督,其进秩一等」。
明年三月,诏曰:「郡当敌冲,而能不辞难,不避事,益严列栅,保绥一方,朕甚嘉之。
其以集英殿修撰」。
宠数便蕃,度越伦辈,上心犹未惬也。
十月,遂趣公入对,奖劳再三,擢权尚书户部侍郎
公于是感激奋励,悉力尽言,凡例外宣索皆执奏不进。
如论吴幵等罪未正,非所以励臣节;
大将提兵入觐,各召其家将,有尾大不掉之患,皆众人噤莫敢发者。
高丽请修贡,议遣使报聘。
上顾廷臣无出公右,加试户部侍郎充其选,且有大用意。
当路忌之,讽言者诬以事,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
盖公之出处大概如此。
至绍兴壬午,公殁十有七年矣,其仲子右朝散郎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大节以书抵某,曰:「先人墓道斲石久矣,而辞未刻。
子尝列职太史氏,知先人宜详,愿以属子」。
某与转运君同朝久,辞之不可,乃取公节义著于士大夫耳目者表而出之,且具载天子制书所以褒表公者,然后考其世次官阀而叙之。
按柳氏得姓于展季,子孙自鲁入楚,其后或迁河东,或徙汝颍,遂仕江表。
至公之远祖有自缙云徙杭者,未几复迁嘉禾,今盖为秀之华亭人也。
曾祖讳昉,妣高氏。
祖讳昌,赠特进
华原郡夫人陈氏。
考讳廷俊,被遇三朝,仕至述古殿学士,赠开府仪同三司
妣和国太夫人胡氏。
公字元礼,登大观三年上舍第,试学官中之,授霸州州学教授,徙睦州
入为辟雍正,迁博士,改宣义郎、充广亲宅宗子博士
公深于经术,而属词粹美,大为学者宗仰。
徽宗雅欲试之,命提举福建路学事。
宣和三年,遂召对,论内外学政甚悉。
次乞罢内外官到堂日投牒求官,以厚风俗。
帝说,谕旨除郎,为权倖沮,止得秘书省校书郎
四年,兼充编修汴都志》编类官。
明年,进著作佐郎,为府监发解别试所考试官
吏印武士外舍试卷差互,坐失觉察,送吏部注徽州司录,改通判宿州
郡僚以事相持,牢不可解,公晓之曰:「某直近讦,某曲近不孙。
曲固丽于罪,讦且干清议,奈何」?
其人愧服,勿敢争。
人益知公为长者。
七年,召拜监察御史
靖康初,兼权殿中侍御史,常论三镇不可弃。
尚书工部员外郎,进左司郎官
丁父忧,服阕,以直显谟阁御营使司参议官,迁太常少卿
己酉秋,车驾将自金陵移跸平江公疏言兵可进,毋示贼以怯。
九月,除直龙图阁台州
未至,徙严州,兼两浙西路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军马。
自是遂以忠劳召用,用未久而罢,名称益重,虽上亦眷公不已。
居七年,复秘阁修撰,会侵疆来归,起知蔡州
公被命即行,略无顾避意。
未几虏渝平,传檄河南守臣皆举城降。
公独驿闻,复遣使数辈乞师于武昌,得报而后返。
久之,用郊恩次对敷文阁,前后食祠禄者十二年。
绍兴十五年秋,上章告老。
九月十五日,以疾卒于家。
讣闻,优赠四官,貤恩如故事,士大夫皆以不大用为公惜,享年六十有四。
官自将仕郎转至左朝议大夫,累赠左宣奉大夫
娶魏氏,吏部侍郎宪之犹子,早卒,赠硕人
三子:大方,右从政郎广德军广德丞,后公一年卒;
次转运君也,以才自见,更内外任使,号能守其家法者;
大辨右承奉郎湖广江西京西总领干办公事
孙男女十一人。
公天性至孝,和国病甚,泣祷于天,愿损寿以益亲,和国寻愈。
其后公竟先两月卒。
遗命曰:「述古葬临安西溪,我死无它卜」。
诸子遂以是年十二月四日亦葬公西溪,去先茔才数武云。
世言儒者不适于用,此殆见夫诵说章句,敝敝拘拘以儒其名而无其实者尔。
公以侍从子当承平时,由文学自奋,历践台阁,纯明茂美,不懈于位,人固未知其应变如何。
一旦国步多艰,于横溃中屹保孤城,悉其赋舆钦奖王室,用能迎天之休,显著勋效,及择聘使,首在选中。
虽遏于谗,其节益著,儒者之效至是稍白。
彼平时号烈丈夫,以刚明忠勇自任,临事往往周章颠越,麇惊鼠窜,甚至毁节附贼,偷生顷刻,视公施设,孰为贤否?
宜有声诗,以信后世。
其词曰:
孝移于忠,勇出于仁。
古所为儒,不在斯人?
当用而迂,乃我之羞。
名与实违,又儒之仇。
恂恂柳公,性行淑均。
王室多难,其气始振。
有力必陈,有言必进。
国如奠安,身也何病?
驾避海隅,公抚一邦。
敌气折冲,龁其披猖。
上曰忠哉,屡赐尔祉。
有华禁路,公焉是履。
沃日之涛,谁复安行
不惮不辞,惟公竭诚。
嗟嗟谗言,曾不公释。
可夺者位,莫掩者德。
天子是思,起守新疆
猃狁孔炽,毁节相望。
公驲而闻,上曰遄返。
次对西厢,始卒尊显。
谁啬之年,不执事枢。
考行察终,展也醇儒
我作铭诗,著其大要。
既垂无穷,亦谂有庙。
弥勒尊佛碑 唐 · 朱宝积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四
若夫真宗奥键。言象昧其津源。
俗谛法门。性□诠其教义。
自三天锡福。十圣扬猷。
道俗薰修。阶资积习。
若海流悬□涵□□而□天江源滥觞。下归塘而括地。
至如□波传话。素契□于菩提。
墨血摛文。□志期于上德。
善才童子。求友不逾于十城。
罗刹圣僧。谈经无过于半偈。
未有济巨川而弃楫。升彼岸而□□者哉。
粤若大觉乘乾。天仙利现。
应贤劫而开运。耀佛日以光临。
载诞王宫。献异莲花之步。
抚监储苑。呈祥白马之踪。
伽耶非立行之场。擅特是坐忘之地。
始则举筌蹄而绎理。终乃期得意以忘言。
空色两捐。是非俱遣。
断言语之路。开不二之门。
湛湛常存。如如不动。
不皦不昧。水鹤无分。
无去无来。空鹅讵辨。
洎恒星不见之后。金人入梦而还。
象教西流。创经行于震旦。
龙波东注。餐妙化于迦维。
仁祠偏满于郊虞。支提充创于州部矣。
建兴寺者。晋朝建兴元年所立也。
薙草开基。疏源设砌。
多招法侣。广置缁徒。
大辨名僧。抠衣戾止。
天亲大德。挟锡来游。
历晋宋而常存。经齐梁而永固。
属隋季丧乱。因而废焉。
没一朝。荒凉十纪。
洞房幽闼。空留野兽之踪。
广庑长廊。竟满巢禽之响。
塞路。凄凉□道之怀。
骇壁溃墉。痛切桑门之掖。
唐上元二年天皇大帝孝敬皇帝崩制所立也。
三善空留。四皓罢游。
声沈凤钥。影绝龙楼。
皇帝悽驰道之无恭。伤临涡之辍调。
普天之下。广辟仁祠。
其地距维扬。冈连楚塞。
归峰南峙。淩倒景而干云。
蠙浦西通。下焦溪而沃日。
且土风多最。人望攸高。
坛。瑶席彻球𤨿之韵。
楚王陈迹。淮淝播英杰之名。
徐偃行仁。徽猷尚在。
汲黯卧理。嘉誉犹存。
实荆壤之奥区。楚都之胜境者也。
唐之有天下。七十馀载矣。
高祖神尧皇帝凤起唐郊。龙飞参野。
剪奔鲸而清宇县。销伏鳖而静云雷。
出震有临。继天当宁。
重规累圣。被淳曜于图书。
允武允文。扬鸿辉于帝箓。
太宗文武圣皇帝枢电摛祥。彤云荐祉。
大横成卦。三让之礼愈恭。
宝祚开元。八百之隆巳永。
高宗天皇大帝握兰演庆。梦月贻祥。
绍三皇五帝之绝轨。光乃圣乃神之洪祚
皇上圣孚光宅。元德升闻。
亿兆事繁。驭朽之怀转切。
万几务重。履冰之戒愈深。
神皇德尊轩圣。道叶坤元。
鍊石而补旻穹。执契而成品汇。
稽帝箓。披皇图。
合宫。启阳馆。
神工而符神造。天制而合天心。
岳泽效灵。河洛开奥。
庆云纷郁。閒霞彩以成文。
甘露泛□混珠光而动色。郊栖祥凤。
苑乐游麟。东楛西环。
望帝阍而入贡。南蛮北狄。
思解辫以来王。天域垂平。
乐和礼贵。而比邱僧惠静。
俗姓卞氏济阴侯卞英之后也。
三归早摄。六波先悟。
戒律思备。□惜鹅珠。
道德兼修。取光虹玉。
自道□没后。惠远生前。
□□□□道纲解纽。其有绍斯高躅者。
其惟上人。法师识悟三生。
心明四果。乘因趣级。
登十路以高迁。丧律背缘。
入四流而下坠。去垂拱元年
发心敬造弥勒像一铺。奉为皇家主及州县官僚师僧父母一切庶类。
数年之閒。装严□□且连眸示妙。
便写真容。绀发开仪。
还图实相。圆光焕彩。
乱晨景之照梁。背日流明。
炯朝虹之烛牖。谈之不可巳巳。
其在兹欤。次有寺主比邱僧智须僧智云上座惠品都维那(阙字)崇惠明净琛净泰法融等。
夙怀敏悟。早誉克聪。
行洁圭璧。业周禅诵。
灵山之妙法。毗邪之善谈。
敬之重之。载挹载味。
而心不住法。舍乃遗情。
知几其神。抑惟明德。
邛州镇将刘元炎蔚州镇将王本柱国柱国王超柱国王仕弼上柱国王楷骑都尉王肆骑都尉王智刘德逸。并淮南
江北明珠。肆谈柄于鸡窗。
纵武能于虎帐。既开冠盖之理。
还辟通德之门。属践畏途。
共取诫于冰谷。驰心妙境。
同见乐于闲居。各舍冰纨。
志求无上而已。下官少披孔籍。
覃思三坟。晚学释经。
窥窬十步。虽日夜无倦。
端倪靡躬。行坐未疲。
波澜讵际。法师不遗浅识。
见请慇勤。虽假数句。
以成文章。终惧一字。
以为褒贬。敢竭愚瞽。
辄陈圣谛。庶化城空而劫石尽。
贞石无刊。沧海变而田改
元言不昧。乃为铭曰。
系象。道先天地。
译有开宗。因无成器。
嘉号称十。妙门匪二。
湛然不动。见应斯至(其一)
先佛后佛。千名万名。
天上天下。王城化城
一来一去。不死不生。
贤哉妙觉。实曰储明(其二)
出门悟道。数岁成因。
远超三界。深明六尘。
化驯鳞羽。德洽天人。
言语一段。千载元津(其三)
箭惊宵漏。舟移夜壑。
汉梦才通。周日巳落。
孤阜栖鹫。疏林隐鹤。
质明金刚。形图丹雘(其四)
慧日遥临。道风振响。
发迹伽卫。聿来中壤。
月殿峥嵘。日宫宏敞。
二谛开教。三乘驾网(其五)
炎灵告谢。黄神啸吟。
竟飞(阙二字)争怒蛙音。沙河咽鸣。
□□崩岑一摧道树。讵识檀林(其六)
皇家创历。廓土开疆。
继踪娲燧。齐圣虞唐。
法门再辟。释网重张。
缁徒济济。梵响琅琅(其七)
去斯尘累。归兹法宇。
妙辨银铅。深明水乳。
缁衣领袖。道场仪羽。
广树福田。增崇帝主(其八)
邈哉伊人。至哉偫彦。
遽惊折轴。俄悲毒箭。
荣利谁重。解脱斯羡。
蠡髻韬姿。开模绀殿(其九)
广川化雉。高岳称龟。
绵绵畎浍。硌硌川𡊊。
天高城迥。平路通逵。
接江之浒。连河之湄(其十)
日月晦冥。寒暑迁易。
始闻生死。俄成古昔。
天衣拂兮岁深。尘劫空兮年积。
幸微言之不昧。刊芳猷于元石(其十一)
问法律策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五四、《演山集》卷四四
予读《唐·刑法志》,言古之为国者不为刑辟,惧民之知争端也。
后世作为刑书,惟恐不悉,俾民知所避也。
为法虽殊,用心则一,盖皆欲民之无犯也。
此说固然。
古者道德之体未及下衰,俗之于我轻矣,故「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俗之于物轻矣,故「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
当是之时,不待案图启书,然后以为直;
胜斗敦槩,然后以为平;
探筹投钩,然后以为公;
符节,别契券,然后以为信,岂复有争端哉?
故古之有道者且欲仁义礼法一切弃绝之,反器还朴,尚肯作为刑书,以招天下之伪乎?
后世之难治,惟其物我大辨
夏至周,天下已历二弊,民之知故有如横流之冲,失其大防,汗漫而难制。
夏、商遗俗或固于野,或肆于伪。
野者愚,伪者妄。
或以私忿小利,辄蹈罟擭以亡其身者,盖不可胜计也。
周次其后,盖知绝灭礼学,毁弃仁义,非所以救其弊者。
不若大备礼法以之,使知所避而已。
盖尧之后,历乎夏、商之末,仁义之失尽矣。
则周之所以救其失者,有礼而已。
礼以情制,律以礼制,刑以律制。
「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
「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见于《周官》。
「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见于《吕刑》。
汉萧何得秦律令,秦用商鞅之法,惨刻少恩,以制天下,高祖约法而行之,得周轻典之意。
高后时,不出房闼,天下晏然,岂非高祖之赐哉?
唐之刑书有曰令者,名分之所禀;
有曰格者,有司之所效;
有曰式者,事为之所守。
百官违此三者,及有罪戾之民,则断之以律焉。
然则格、令与式,资律以行者也,律之义,顾不大欤!
律令之书,文静为之损益,裴寂为之撰著,无忌、玄龄为之删定,其后玄龄又复增损隋律,降大辟为流者九十一,降流为徒者七十一,或定以为令,或删以为格。
降及大周,以至今日之盛世,科条格敕,附入削出,盖不可以胜计。
始也以为禁书,今也散于天下,细民学士皆得而读之。
或谓律学之弊,使吏侮文,使民因缘而为奸,予以谓不然。
人主于俗式之以孚,于律行之以恕,则吏乌得而侮文,民乌得而为奸?
夫律失入之减少,失出之减多,以夫失出有仁存焉,而或失入则为不仁而已。
唐太宗一杀蕴古,法官遂以失出为戒,失入为无罪。
自是吏皆深文刺骨,苟非太宗惟刑之恤,仁恕宽厚,矍然而悟,则深文之吏辄行其志,为害岂胜言哉?
四年之久,天下断死罪者二十九人而已,盖其律行以恕。
还家之囚,及期而至,无有后者,盖其式俗以孚。
然而法律之行,有唐太宗为之主,则侮文之吏,因缘而为奸之民,岂复有哉?
唐史以为后世作为刑书,惟恐不悉,俾民知所避也,今日之意,不其然乎!
庄周蝴蝶赋(以题为韵) 唐 · 张随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一
伊漆园之傲吏。谈元默以和光。
表人生之自得。繄万化之可量。
万灵齐夫一指。异术吻乎通庄。
忘言息躬。辄造逍遥之境。
静寐成梦。旋臻罔象之乡。
于以迁神。于以化蝶。
乐彼形之蠢类。忘我目之交睫。
于是飘粉羽。扬翠鬣。
始飞飞而稍进。俄栩栩而自惬。
烟中荡漾。媚春景之残花。
林际徘徊。舞秋风之一叶。
于戏。变化悠悠。
人生若浮。希微兮其状方异。
恍惚兮其神遂收。虽蘧蘧而复体。
尚悄悄以在眸。我岂彼类。
彼宁我俦。苟梦非而觉是。
诚虚往而实留。且元踪莫觌。
真理难求。庄周之梦蝶。
而蝴蝶之梦周欤。乃知元气混然。
感通斯众。为生死之异分。
量寤寐而适中。形因静息。
大辨之不言。神以化迁。
异至人之无梦。若夫气为质本。
梦与道俱。以我之有。
化彼之无。固假寐而倏忽。
越百龄以须臾。其在周也。
不知蝶之于彼矣。其在蝶也。
不知周之于此乎。若然者。
万物各得其性。一体或殊其途。
有徐徐而龟曳其尾。有察察而狼跋其胡。
智者所以自智。愚者所以自愚。
则孰能间其巨细。孰能别其荣枯。
欲穷庄生蝶之理。走将一问于洪炉。
九江解舟顺风追和张文潜 宋 · 王之道
 押词韵第七部
朝来转西风,天巧借吾便。
解维溢江口,去若弦上箭。
水光漾朝曦,过浪掣惊电。
周旋谢神贶,冠坐敢不变。
斯须走四驿,俛仰蓦二县。
谁知久留滞,一旦乃适愿。
吾闻信由中,溪毛可羞荐。
咄哉和氏璞,底事待三献。
亨否自有时,时亨百无谴。
雷声在渊默,若讷大辨
千岩与万壑,左右供几砚。
落帆风亦止,璧月熨江练。
黄宽夫示诗不已自和前二首答之 其一 1265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冥搜藻思殊精鍊,细读蓬心稍豁开。
我窃高年惭绿竹,君持半偈试黄梅
肯为唐季小家数,须做僧中大辨材。
吸尽鱼龙虾蟹子,不妨一蹴至如来(原作不妨至如来一来,据冯本改)
再答谢景山1038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蔡忠惠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襄启:去年景山新文,心窃喜慕。
且襄与景山游最旧,其有疑者,不敢自嘿,因而往告焉。
景山始未之从,又往告焉。
今再辱书,复说勤辨,将有以开发愚陋。
然襄前者所论,罔不尽心,景山自取舍之,襄不能移也。
于其间取一二事以自辨焉。
夫传道莫若言,传言莫若文。
言者道之所由,而文者言之所存。
道充乎中,造次而言,无有不极于文也;
其道馁焉,而其文虽工,终亦莫之至也。
襄前书云:「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
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
此所谓学者先于学道,而后于学文耳。
景山谓六经之道皆由文而后明,未闻先由文而失道者
景山离前书之意而言,固不异其所归,复而从之则通矣。
景山又云:某前所论书传示于人,恐醇识君子以襄为取友之短、售己之长而取名也。
诚得世人人皆醇识君子,宜不以是过襄也。
且一言之发,终莫之禦,况为文词,其传固宜。
景山示襄之书已传于人也,而襄之文独安能止众人之无传焉?
夫道至大也,至公也。
以其至大也,故学者莫能悉其要,于是异端偏说兴焉。
君子畏道之不明,然后是是而非非,以其至公也。
君子是是而非非,咸一于至当,不得私而让焉。
柳子厚韩退之,其友也,子厚论史事,辞意甚严。
张籍退之,师弟子也,亦讥其駮杂。
子厚岂欲暴其师友之失而自取胜乎?
以道有所明,不得私而让其师友也。
其书传于今,人莫或非之。
刘歆之于父向也,论《春秋》义,率多异同。
,汉名儒,又岂欲前其父乎?
以道有所明,虽其父不得私而让焉。
其书亦传于今,莫或非之。
伊尹陈训戒于君太甲,教告切深,其自称功德,无与为大。
伊尹,圣人之徒,又岂欲昭其君之所昧,而耀己乎?
以道有所明,虽其君不得私而让焉。
其书,仲尼取之以为世法,无有疑也。
弟子于其师,子于其父,臣于其君,不自嫌于不让而辨之,惟道故也。
故其师也,父也,君也,亦惟道之恤,闻其不让而辨之,必以为当然。
况朋友之切劘规诲,理固然矣。
《春秋》之法,为亲者、尊者、贤者讳其恶。
传曰「恶讦以为直」者,谓不暴于人之隐慝耳。
若夫论义曲直,必章章然大辨,以传于世,岂比家人温寒劳苦语言,务相承取而已哉!
景山曾不是虑,而谓襄售己之长以取名,何哉?
名吾者谁?
于何而售?
取名于贤者,贤者进人以德,不进人以名;
取名于庸人,庸人足名吾哉
襄不置心于名也且久,况期售乎?
古君子之于人,一有贤己,从而学焉;
一有未至,从而告焉。
学焉者,欲人之速至也;
告焉者,欲人之速贤也。
朋友道衰,人务自高,读书指古人姓名,咿嚘称慕,以不见为恨;
使其人同世而处,莫肯公其是非,而相推先以道义。
呜呼,欲朋友之义存而道之兴也,不亦难乎!
襄以是于景山勤而不已,自谓于朋友之义为得,而速望于景山者;
今反过疑于襄,非敢闻命。
景山文日益高,济之深虑,至乎至也。
不宣。
襄顿首上。
止相复用山谷本字韵作一诗和答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出处:海日楼诗卷五
孟骨宛陵叟,韩徒乐安公
骑驴相公歌元丰,大辨才属眉山翁。
团茶四君皆四果,双井晚證菩萨空。
空中假说西江宗,马驹蹴踏将无同
廿五圆通各三昧,仰山泉色沩山
自来已自成古风,一经关捩群言笼。
误矣沧浪眯句眼,且与张家参别本。
西城别墅诗十四首阮亭先生属作 其四 半偈阁 清 · 吴雯
 押药韵 出处:莲洋诗钞卷一
大辨本忘言,半偈又何著。
赤日东边上,素月西边落。
不必更求心,四大空索索。
书隐和韵谢再答之 宋末元初 · 王柏
我已百念灰,只有敬贤念。
事之云乎哉,敢分席半片。
不思笙鹤随,犹望衣钵禅。
举杯邀杖履,同问春深浅。
徘徊月下,不嗔藻荐。
公诗太过情,置我冰而炭。
年来从心(正统本、四库本作公)游,琴瑟幸非远。
一谦生万和,一默屈大辨
今日知公心,它日识公面。
朝夕愿趋隅,稽首侍香案。
易瓦记庆元三年 宋 · 郑汝谐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
由栝苍而东,翼以两山,贯以一水。
陆行则嵚崎巉绝,绵亘不断,穿崖为径,仅可投足;
舟行则巨石峭立,惊湍奔放,折旋之顷,稍失顾视,则有破碎覆溺之患。
如是一百五十里,始得稍稍平旷之地,是为青田县
县之四环亦山也,民多滨溪结屋,覆以茅茨。
溪之下流,委注江海,江风飘发无时,火灾间作,居民病之。
岁在戊子范公成大守是邦,余移书道其事,请出郡帑之馀,造瓦易,以苏民祸。
范诺之,俄以召去。
楼公璩继其后,欲以四千缗成范之约。
国子监檄余赴官,他无肯任责者,其议遂格。
自是三十年,余宦游不暇里居,每念此事,未尝不衋于怀也。
三十年间,无一岁不火,或一岁而再火,民力日瘁,民俗日陋,茅茨之居,至是十几七八。
火之始炽,未尽一室,而烬飞飏,抟空而下,四面之火环合而起,操器提水欲事沃灭者,眙愕无所措。
漏下数刻,燎馀之室无几矣。
居者懔懔,苟幸朝夕之安,殆不知有生之乐也。
太守赵公善坚才全而贤,始至,访民之疾苦,皆罢行之。
摩抚羸瘵,政化日洽,补漏葺罅,财用日裕。
余亦得请居闲,因自喜曰:「三十年落落之志,其登济于斯乎」?
爰露前恳,公无靳色。
县有征木之入,岁率归郡,郡给以资其用,令尹黄由己总其施行之略。
余命乡官毛当时、邑士潘硕司其出纳,董凡役事。
二子于义甚勇,遍走里巷,携寻度以计民居之广狭,而籍其用瓦之数,且号之曰:「贫者给之,富者而自易之」。
榱桷楹杙之朽腐挠弱者,次第新之。
民悦以听,罔敢违拒。
乃于溪之南北择便地而陶焉。
藉乡县之匠,以次就役,日给佣金。
买薪于贩鬻之家,僦工于游闲之夫,无一毫扰吾民也。
庆元二年六月始事,至次年九月讫工。
蕞尔井邑,斩然一新。
甍宇相属,栉比鳞合,沿流下上,明洁可观,东西行者,叹昔未有。
是役也,郡用钱百万有奇,县佐以十之一,费不甚夥,而利则甚溥。
邑令措画究心,与士夫相其成者众也。
曰余熙、陈熺、留自度、祝大辨,其直之不取,而捐地以为埴;
赵希慥、毛竑又相先后,随事以宣其劳。
于是相率有请曰:「事之肇始为难,继之而不坏者为尤难,公之成此事亦勤矣。
继自今以往,有所改创者,以瓦不以,违者禁之。
严保伍,具器用,谨修火政,以备叵测。
是二者,皆宰邑之责,可无语以诏之乎」?
余曰:「此宜书也」。
遂书之。
按:光绪《青田县志》卷一四,光绪二年刻本。
说天者莫辨乎易论 南宋 · 潘牥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五、《论学绳尺》卷六
论曰:言天而得其性情之妙,此天下之至言也。
夫天下之物名为不可测识者莫天若,而《易》,言天之书也,故世之言天者,至《易》而止。
然而天也者世可得而识也,天之所以为天者,虽有善辨,莫得而窥也。
故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其于阴阳变易之理,无一而不辨。
犹以为未也,必求其所谓性与情焉。
何者?
穹然在上者天之形体,健而无息者天之性情也。
形体者其显也,性情者其隐也。
言天而得其性情之妙,则虽其隐而在内,亦莫得而遁焉,此非天下之善辨乎?
子云曰:「说天者莫辨乎《易」》。
夫所谓辨者,非形体之谓也,性情之谓也。
是当于《易》之《乾》而观之。
天下之物有可辨者,有不可辨者,动吾知其为风,润吾知其为雨,明吾知其为日月,此皆天之类也,而犹有象之可辨者也。
若夫天者可得而知也,若性与情者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圣人之未画《易》也,吾意天下之人蚩蚩而群,蠢蠢而食,彼且不知天之为何物也,而况其中之不可名言者乎!
今夫人心不同有如其面,故世之观人者,于此每失焉。
人藏其心,尚不可测知也,而况天乎!
伏羲氏有忧之,始为之画八卦,曰如是而天也;
文王、周公又从而和之,曰如是而天也。
故于《蛊》、于《剥》而得天之行,于《大有》、于《无妄》而得天之命,于《泰》、《谦》、《临》、《恒》、《观》而得天之道,此天也。
所谓性与情者,果安在哉!
此《易》之所以为善辨也。
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分而言之则主宰其帝也,功用其鬼神也,妙用其神也,《乾》其性情也。
乾,健也。
健而无息之谓《乾》,此《乾》之所以为《乾》,而天得之以为天者也。
吾何以知健之为天哉?
天,阳物也,秉阳而主健。
天而不健,则有时乎或息;
时乎或息,则四时不行焉,百物不生焉,而天之道泯矣。
故曰健者天之性情也。
而作《易》者独辨之于《乾》焉,又岂非天下之大辨乎?
或曰:正大,天之情也,吾求之《大壮》而得其情焉;
动,天之心也,吾求之《复》而得其心焉。
心也,性也,情也,皆是物也,独《乾》乎哉!
呜呼!
《乾》,《易》之门也,《乾》不作,则《易》几乎熄矣,何有于《复》与《大壮》哉!
子云说天者莫辨乎《易》,而吾亦谓说《易》者莫辨于《乾》也。
虽然,观天自《易》始,观《易》自《乾》始,观《乾》自四德始。
四德者何?
元、亨、利、贞是也。
夫此四德者,他卦莫得而有焉,惟《乾》有之,是其所以为《乾》也。
仲尼于《乾》亦曰:「元亨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然则天之性情在《乾》,而《乾》之性情又有可得而辨者,愚故并及之。
谨论。